来自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电子文身如何改变可穿戴?日本这次又带来什么黑科技?
随着大批可穿戴设备相继涌入大众电子消费市场,如今创新乏力、功能雷同的可穿戴设备可能已经很难打动普通消费者。在前景的不明朗、消费者的热情被消耗殆尽的大环境下,以 Google Glass、Jawbone 等产品为代表的第一批“拓荒者”已经率先退出市场。
不过,一些新的形态或许会改变可穿戴设备的未来。比如说文身,这门存在了几千、甚至更久的古老技艺,现在也开始要与科技融合,并与时俱进,变成人类的第二层皮肤。
来自东京大学的Takao Someya教授和他的研发团队带来了一款充满未来感的可穿戴产品 —— e-Skin(智能皮肤),跟 DuoSkin、SkinMarks等电子文身产品一样,不需要植入到皮肤中,只需将其贴在皮肤上,就可以通过皮肤记录身体数据。
相比普通的电子纹身,e-Skin最大亮点在于其出色的续航能力:单单是目前演示的产品原型就足以使用一整天。按照Takao的说法,他们采用了一种聚合物发光二极管,比其他电子文身所使用的二极管更高效节能。
东京大学的团队还为这种电子纹身量身定做一种保护涂层,有利于空气和水蒸气的流通,能够帮助皮肤透气和排汗。根据科学家们发表在 nature杂志的论文中显示,二十名参与测试的志愿者在贴了一个星期后,没有出现发痒、过敏和皮肤干燥的问题。
有意思的是,这种文身也很贴合皮肤,不但弯曲手臂不会感到不适,而且还不容易磨损脱落。同时,它贴起来也比较舒适,厚度只有 3 微米,比一些蜘蛛丝还薄,相当于人类头发直径的十分之一。
目前e-Skin的健康检测功能比较单一,只能透过测量光来检测皮肤中的血氧水平。虽然这样的功能没有之前Duo Skin那些能远程控制手机或者将皮肤变成触摸屏那么酷炫,但e-Skin还具有一定的意义,如果未来它监测的功能足够多的话,可以说这是一个长期医疗监测的理想选择。
除了监测血氧水平,它具备为 LED 灯供电,或将数据传输到电脑等功能。大概用不了多久,未来的可穿戴设备可能就会像 James Blunt 和 Robin Schulz 的 MV《OK》中那样,变成掀袖即亮的皮下可穿戴设备。
来自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