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IT
来源:2018-12-05 00:00:00 热度:

万亿备付金将撤销,平台“躺赚”的日子结束了

来自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下发《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的通知》特急文件,规定支付机构应于2019年1月14日前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

此前,通过客户备付金赚利息,对支付机构来说,相当于无风险套利,只要吸纳客户备付金,就可以躺着赚利差,这个利差空间甚至比许多银行产品的利差空间还高。据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末,非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第三方支付平台备付金)为9956.91亿元。

央行下发的文件意味着支付巨头躺赚的日子要结束了!

啥是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举个例子:你在网上购物,一定是预先支付货款,这笔钱将放在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账户上,等到收货确认后支付宝把款项汇给商家。

这笔预付款项就是所谓的“备付金”。

之前,大量备付金集中在支付机构手里,利息所得,他们默默收了。

对于支付机构来说,这部分资金成本为0,且没有分红机制,这些资金本身就属于被忽视的“风险资金池”。因而监管部门要求2017年1月客户备付金的20%集中存管。

2017年两会期间,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就曾表示,“备付金被挪用的情况一度还比较严重,有些机构把客户的备付金拿来炒房、炒股票,甚至用于个人赌博,最后导致损失。往往一个机构出问题可能牵扯到多个地区,消费者的人数可能数以万计。”

国海证券分析师靳毅此前也曾指出,集中存管有利于引导支付机构回归支付业务本质,解决四个问题:(1)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2)超范围经营(跨行清算);(3)分散存放客户备付金,存在流动性风险;(4)通过客户备付金赚取利息收入,偏离主业。

对于第三方支付行业来说,在备付金集中存管后,利息收入消失,整个行业将面临一定冲击。

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影响

(1)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的现金流将会消失。未来,对不少支付机构而言,尽管客户的现金流仍然存在,但是利用备付金吃利息的时代一去不复还。

(2)支付可以产生沉淀资金将会不再存在。根据撤销备付金账户的规定,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监管的加强,未来沉淀资金的管理也将越来越透明化、规范化,支付机构从中牟利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小。

(3)第三方支付需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消费需求,创新的可能性越来越低。由于备付金账户被取销,抢占支付市场,获得更多的资金,这只是短期的资金周转或盈利效应。开发专业支付平台的真正意义在于了解客户的消费信息和习惯。在大数据时代,没有什么资源能比信息更具有战略意义。

不过,大型支付机构(尤其是支付宝和微信)受影响相对较小。

一方面,备付金利息收入在其总的收入来源中占比原本就较低,根据易观统计2017Q4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37.7亿,支付宝和微信占比90%以上,即便保守假设扣除各类费用(包括补贴、商家返佣等)后的净手续费率为0.1%,对应收入也达到350亿左右(单季),而备付金利息收入乐观估计也仅几十亿规模。

另一方面,大型支付机构拥有较为丰富的金融业务和产品体系,支付业务仅仅是其盈利来源的一部分。

相比之下,中小型支付机构随着利差模式的终结盈利或难以为继,同时又无法与支付巨头竞争,洗牌进程或将加快。

来自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