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IT
来源:2023-05-24 12:33:47 热度:

大田里来了吃秸秆“主力菌”

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实习记者 孙 越

据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闻集乡“菇—粮轮作”示范基地的负责人利金站介绍,他们种植的小麦田地和大豆小麦轮作田地相比,小麦颜色和长势皆优,且几乎没有杂草。其中,去年种下大球盖菇后的小麦田更是表现出色。

由河南省农科院食用菌体系的专家推动,他们不仅成功将高贵的赤松茸放归自然、让它在小麦田中自然生长,还在这些农田中实践了“过菇还田”的理念,即将秸秆变成蘑菇,再把蘑菇变成肥料,“杀三鸟于一箭”:

秸秆需要增值利用,菇儿需要生长的培养基质,农地需要肥料。这样一来,农民不仅增收、还解决了秸秆问题,而且还能改良土壤。同时,所得的蘑菇与秸秆可以进行循环利用,形成循环经济链。

实践证明,大球盖菇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蘑菇品种。利金站表示,从他们的试验经验看,小麦和大球盖菇套种,半亩地蘑菇收获2000多斤,价值8000余元。而就地预湿堆制7—10天后,只需把菌种接种在秸秆上,便可等待大球盖菇自然萌出,成为长在田野里的“贵族食物”、餐桌上的“野味”,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此外,与常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相比,秸秆“过菇还田”表土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平均提升26.7%、30.7%、44.0%和34.3%,下茬作物增产10%以上,病害、草害都有较大程度减轻,化肥减量超过20%。这一模式被认为是秸秆高值利用的新路的重要一步。

中秋过后就是玉米收获季节,利金站计划流转更多的土地,更广泛推广他们的“菇—粮轮作”模式。未来,他们也将在品种育种、栽培、加工等方面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构建更完善的食用菌产业链。

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