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林迪】2022年,中国科技创新事业取得全面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科技作为第一发展力;同时,科技行业也将“向善”的愿景及使命纳入到规划中来,把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的各项因素积极融入其日常业务运营及管理中,并希望通过科技将社会责任根植于产品和服务中,探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
互联网发展20余年,为人类社会带来高效与便利。与此同时,一些新的问题开始浮现:信息爆炸让人们焦虑不安;数据权属与隐私变得复杂,网络安全受到威胁;另外,老年人、残障人士和偏远乡村等群体被新技术抛在身后;身处智能时代,VR观景,语音问答,机器人智能巡检等场景随处可见,算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极大地丰富着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内涵。人们切身感受到AI给生活带来的改变,从而也需要有新的规则、新的价值观对技术的发展加以规范,以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在过去的一年中,无论从政策到行业,还是从企业到个人,适老化、网络反诈和助力乡村振兴都成为2022年科技“向善”的几大关键词。
科技助老要“智慧”
2022年5月17日,是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以下简称为“国际电信日”),国际电联将主题定为“面向老年人和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数字技术”,旨在利用数字技术使老年人健康地步入老年。
2020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优先推动115家网站、43个APP进行适老化改造,着力解决老年人、残疾人在智能技术面前遇到的困难。2021年,工信部会同民政部、国家卫健委联合制定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针对老年人群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重点围绕技术创新应用、加大产品供给、数据平台建设、拓展应用场景等方面,进一步推动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从国家层面,在“助老”层面发布很多政策和措施;从行业来看,手机、数字化和信息通信等信息通信相关领域也在积极进行“适老化”改造,比如,OPPO全球服务部的“O学堂”讲师为老人们详细讲解了适老化软件功能;vivo手机提供远程协助模式,使子女在外就能轻松帮助老人解决手机的使用问题;阿里巴巴展台面向老年人群设计的“阿尔茨海默病筛查工具”;腾讯游戏宣布信息无障碍专利免费许可计划,用游戏技术改善视障人群生活;面向残障及弱势群体,特斯联开发出了特殊人群的识别及显示系统。
其中,可以看到5G、AI和数字化等技术在帮助老龄化人群适应智慧时代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龙振养老总经理助理尹志宇则对记者表示,在“一站式社区为老服务”中,适老化设备、智能监测产品、老年人健康数据采集系统和管理系统等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可以让一线从业人员的为老服务工作更高效。
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理事长邬贺铨所说,“越来越成熟的5G,是帮助老龄化人群适应智慧时代的一个很好的技术。目前中国也在加大资金投入,引导将5G、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更多用到医疗、康养、社区管理等一些领域。信息技术的适老化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这是一个长期的、社会的系统工程,建议广大ICT技术企业发挥科技向善的力量,持续重视在老龄产业方面的技术、服务需求。”
在特斯联看来,不仅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呈现出的价值理念进行要求,同样也应对人在使用人工智能应用和产品时采取的行为进行规范。为此,特斯联AI相关研究院针对人工智能产品制定了三项基本原则:人工智能应保持向善的价值理念、人工智能应保障人类主体的权益、人工智能应充分考虑多种群体的包容性使用需求。
其实,在科技助老这条路上,技术只是手段,“为老”才是目的。
“科技助老‘向上一步’,智慧养老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即从社区智能适老化设施的完善和社区居家养老运营模式相结合为起点,以积极老龄观为价值导向,通过AI、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来构建一种新型、智慧型的老年友好社区。”尹志宇认为,我们追求的创新,除了老年智慧科学技术上的革新,也要注重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模式的升级。
反诈:多角度预防“花样”诈骗
技术进步在改变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欺骗”和风险,消费者更要善用科技手段看清信息防坑避险,将潜在风险扼杀在摇篮。
2022年12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以下简称:反诈法)正式施行。反诈法涵盖电信、金融、互联网等3大行业领域下的治理践行工作内容,明确了各职能组织机构的业务审查方向,并为相关监管执法部门开展电信网络诈骗打击整治工作提供了参照依据。
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系统、完备规范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法律,备受业界关注。
对此,奇安信集团旗下奇安盘古反诈业务专家韩冲认为,反诈法施行后主要影响群体大致可划分为3类,即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生产经营类企业、以电信运营商&银行为代表的运营服务类机构、以公安&网信为代表的监管执法类单位,不同群体所承担的反诈治理责任及义务尽不相同。
其中,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生产经营类企业,其技术平台优势、企业品牌效应、客群资源覆盖等常常被电信诈骗分子进行扩大化间接渗透。如:借助名企名品背书下的“李鬼式APP ”生产、以技术外包或联合开发为由下的诈骗产品开发、围绕用户信息采集交易下的精准诈骗实施等都是较为常见诈骗开展形式。
近日发布的《2022年电信网络诈骗治理报告:以短视频平台为样本的研究》提示,目前涉及短视频平台的电信网络诈骗,有90%的比例会引流至第三方社交平台。因此,筑起防骗反诈网需要建立各平台间的责任协同机制,完善功能互通,加强跨平台、跨部门的综合治理。
在环球网发起的《反诈这一课》反诈科普视频栏目中,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十支队副中队长高山介绍称,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有一个特点,就是会随着社会的热点发生变化,比如“双十一”、“双十二”购物节,有很多骗子趁机冒充网购的客服对群众实施诈骗。
《反诈这一课》也提到,近年来定性网络诈骗是呈现一个相对高发和多发的态势,以前的电信网络诈骗更多是针对老年人群,但是由于诈骗的技术手段不断翻新,诈骗分子开始瞄准青年人群,大学生作为青年人群主流群体,就成为了电信网络诈骗分子重点瞄准的对象。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反诈民警王佳介绍道:“公安机关以往接报的案件当中,发生在大学生群体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主要包括刷单诈骗、校园贷诈骗,网络游戏骗局、杀猪盘骗局、冒充网购客服诈骗等。”
《反诈这一课》总结到,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学校引导在校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诈骗,有利于有效遏制校园电信网络诈骗持续高发态势,切实帮助在校生提高预防网络犯罪的能力。
乡村振兴搭上科技“快车”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其中,发挥数字技术应用开发能力和数字内容场景化互动方法,强化数字技术服务乡村振兴的效能,是带有使命感与责任感的创新。回顾2022年,技术从社会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搭建了助力乡村振兴的一列列“快车”。
比如,“快递+现代农业”的成效正日益显现。
据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数据管理处副处长许良锋介绍,农村快递包裹正在发生可喜变化,更多农特产品通过快递大大缩短了与消费者的连接长度;快递通过多种形式实现下乡进村,大大便利了农村网上消费,农村快递体验感不断提升;中西部快递进村正在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水果等农产品正在通过快递渠道销往全国各地。
同时,“让手机成为新农具,让直播成为新农事。”以数字化工具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突破点。比如,在微信视频号上,以乡村生活为主体的视频内容逐渐增多,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视频创作者。
在新华三看来,目前农业生产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缺乏有效的产业协同,而农业产业互联网是推动农业生产要素重组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线上线下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是“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经济的典型应用,已成为经济转型和促进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在数字乡村2.0战略的指引下,新华三集团将以“乡村数字大脑”全栈能力实现“一县一云一产业、一乡一脑一特色、一村一屏一品牌”,以农业产业互联网平台、乡村超脑、智慧云屏等赋能乡村加速数智转型。
而数字乡村的建设离不开数字化解决方案,更离不开人才的培养。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2022年提出,以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农村未来人才孕育。2022年9月,腾讯西南总部联合腾讯研究院在重庆三个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新农具计划”,支持“新农人”掌握视频号、企业微信、小程序等数字化经营工具。
从2020年开始,贵州将加强农技服务作为十件民生实事之一,通过选派科技特派员和“产业导师”赴基层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助推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目前,科技特派员已实现涉农专家技术指导覆盖所有主导产业、工作队驻点服务覆盖所有乡镇、科技服务覆盖所有行政村,选派到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科技特派员,每个县平均超过30人。2022年1至10月,科技特派员累计开展技术培训10万余人次,建成新品种、新技术集成示范基地1321个,指导服务企业、合作社3702家,帮扶农户32499户,为全省培养技术能手5354名。
一根网线、一部手机,农村连接上了城市,也让城市看到了丰富的乡村。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称,“数字经济打通了农产品供需信息天堑。近年来,‘直播+短视频’模式快速提高了产品渗透率,南北方水果交易到了国内各个角落,打破了以往产品从中心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扩散的模式,以信息流沟通了供给和需求。”。
从适老化、网络反诈到乡村振兴,科技向善已然成为2022年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展望2023年,科技将继续在这几个领域贡献“向善”的力量。
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