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IT
来源:2023-01-02 00:15:06 热度:

IDC:中国数据治理市场将迎高速增长期

LX A i 中 国 网 Q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郑湘琪】一年一度的“618”购物节来袭,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打出优惠“组合拳”,为消费复苏按下“快进键”。在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扰动下,电商行业供应链也迎来一场大考。

所谓“得供应链者得天下”,各大头部玩家在供应链层面“大秀肌肉”。菜鸟供应链宣布正式升级冷链服务,“618”期间与天猫超市联合推出“化冻包赔”、“送货上门”等多项措施;京东与超过80%的自营供应商在“618”期间实现供应链协同,依托京东智能供应链系统帮助合作伙伴更精准地供需匹配,更高效地调拨履约……

在一系列升维布局背后,数字技术成为各平台发力智能化供应链的重要支点。聚焦自动配送体系,以仓储机器人、无人车为代表的硬件设施愈发凸显出新的价值。

近年来,这样的场景正加速上演:在物流仓库中,各式仓储机器人“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穿梭在成排的货架中。仓库外,无人驾驶的运输车自主规划行驶路线并实现自动避障。

今年,仓储机器人企业海柔创新便有60多个客户项目属于此次“618”的“前锋主力”,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一倍。海柔创新副总裁刘敬涛告诉记者,公司的ACR系统为“618”这样的大促匹配了针对性的方案,从仓储物流端为供应链“解压”。

“在大促准备阶段,ACR系统可以根据商家的历史订单和促销计划,科学规划存储区域,预测订单处理规模,为更高效地订单处理做好准备。在发货高峰期,ACR系统则‘软硬兼施’,依据软件算法合并相同产品的订单任务,优化机器人硬件的行走路径,让机器人减少重复搬箱,使订单处理速度提高3-4倍。”刘敬涛表示。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智能仓储市场规模约为1126亿元,同比增长16.55%。随着电商的发展以及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1230亿元。而Gartner预测,到2026年,75%的大型企业将在其仓库运营中采用某种形式的内部物流集成式智能机器人。

在广阔的增量空间下,智能仓储行业持续迭代升级,利用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对业务流程和作业场景中各个环节实时管控,实现仓储精细化管理。对整个赛道而言,本次“618”无疑是一次“大练兵”。

将目光放到仓库之外,无人配送车也在智能化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驭势科技市场总监张晓丹表示,“驭势科技提出‘全场景’自动驾驶战略,使用无需人类驾驶的无人车在多类实体经济场景下物流作业,为供应链解压。”

张晓丹举例称,在西南地区的某大型工业企业,驭势科技研发的无人驾驶物流车根据实际物流需求实现24小时不间断地运营,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即使在暴雨等极端天气下,无人车也可顺利完成每天的物流运输任务。

近期,在备受关注的城市应急物流链条中,相关同城物流企业为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探索着新解法。由驭势科技研发的无人驾驶配送车也驶入上海、广州等地社区,“奔波”在保供一线,为畅通物流末端微循环贡献力量。

《末端无人配送赛道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的无人配送商业模型已经初步形成,技术已经能够支撑部分场景需求,行业进入批量商业应用前夜。而在“618”购物节、应急物流等场景下,无人配送车正加速释放着价值潜能。

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副主任杨达卿看来,如今,数字化为物流产业带来了一些根本性的变革。一是加速物流服务全链路穿透,让物流服务快速连通上下游,实现全链路的透明化、可视化,为更智能、更高效地管控物流,升级服务打下基础。

二是推进物流全链条协同,让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协同更加紧密,改变了传统物流的环节优化,为全链降本提效提供了关键支撑。

三是推进物流全生态共生,让物流与商业、金融、制造等互相融合共生更加深化,形成了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共同体,产业生态圈的共建共生意识更加强化。

在此次“618”期间,电商平台基于数据、技术和生态等资源整合,提升了价值链各个主体的配合度,从而增强了整个价值链的协同,实现了各个环节的价值共创。而通过“618”大促,人们也再一次窥见了未来供应链发展的新范式。

LX A i 中 国 网 Q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