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 记者 张阳】今年9月,华为Mate50系列旗舰机型重回公众视野:业界首款支持北斗卫星的大众智能手机,首发业界最大且十档可调物理光圈;更耐摔的昆仑玻璃等等特性,让人感觉华为这次是卯足了力气将两年的创新和盘托出。
11月5日,在华为手机创新科技媒体沟通会上,华为终端BG手机产品线副总裁李小龙分享了华为Mate50系列一些重点创新功能,详细讲述了创新背后的故事。
可变光圈,既是工业品也是艺术品
影像能力,一直是华为手机引以为傲的创新抓手。潜望式长焦、RYYB传感器、计算光学等等,几乎每一年,华为都会带来让人叹为观止的移动影像进步。这也不禁让人好奇,手机摄影难道真的没有“天花板”吗?
近年来,各大手机厂商在影像能力方面的提升,主要依靠硬件的堆叠,如增大传感器尺寸增大、增加摄像头数量、镜头模组结构变化等等,其余各种功能主要依靠软件算法来实现。但是,由于手机受限于自身的体积,镜头和传感器不能像相机一样扩大,更不能像相机一样去更换镜头。而随着手机镜头的增加,外接镜头组件又变得极为困难。这个问题,似乎是手机影像天生的短板,多年来也未见哪家厂商可以突破这一桎梏。
华为Mate50系列之所以让人叹服,正是因为它打破了这一束缚,实现了在狭小的机身空间内搭载可变光圈镜头,同时让光学系统和机械结构得以最佳匹配,从而最大化提升影像能力。
但是,想要在轻薄的手机空间内实现物理可变光圈并不容易,这需要高精度部件设计与组装工艺。据介绍,华为Mate50系列可变光圈的整体结构共23个精密部件,包含高精度的环形磁场微控马达、设计精巧的光圈叶片等创新原件,相互之间紧密协同,达到5-10μm的微米级精度。用华为工程师的话来说就是,可变光圈结构既是工业品,也是艺术品。
而为了实现对于进光量的精确控制,华为首创高精度全流程标定检测方案。这项方案经过多达20余版的叶片设计与验证,辅以一套高精度的驱动控制算法,确保呈交错排列的6个光圈叶片之间能克服摩擦,精确协同。同时,这6个叶片也采用高模亮高强铝新材料,在进一步减轻机身重量的前提下,实现20倍的强度提升。伴随着10档光圈的调节,6片金属叶片以非常精致的方式开合,如花朵般绽放。
XMAGE影像风格,技术支撑自成一派
华为影像XMAGE除了在光、机、电、算四个维度同步升级,实现影像技术的创新发展。还基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技术架构的成熟,形成了自己的影像风格。而所谓“XMAGE影像风格”,可以理解为用户在众多图像中能一眼识别出来的华为影像。华为开发者大会期间,华为也介绍了XMAGE影像风格背后的技术支撑。
华为以330万+华为新影像大赛用户的投稿作品作为样本,经数年积累,整合全球研发,提炼出全新的XMAGE 影像风格特点,为了帮助消费者创作出更为优异的影像作品,华为联合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色彩研究所,基于“色彩科学”体系理论基础,提炼出独树一帜的XMAGE风格。
一些手机在距离拍摄物体时往往会出现对焦困难或是虚焦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华为Mate50 RS保时捷设计采用了全新超微距长焦摄像头,搭载业界首创的超长行程滑轴式马达以及双镜群内对焦架构设计,使得长焦镜头具备拍摄超微距影像的能力的同时,还大幅提升了微距模式下的画面亮度和清晰度。在拍摄微距照片时,无需让镜头和物体间距过近,即可拍摄出细节清晰的微距照片。
“向上捅破天”——业界首创支持北斗卫星消息
“北斗卫星消息”是华为Mate50系列最为独树一帜的创新功能。在无地面网络信号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向外界发送畅连消息,并支持多条位置生成轨迹地图。无论是远足荒漠、扬帆出海还是攀登高峰,身处极境时,依然能向外界传递信息。
从2019年开始立项,华为攻克了大众手机支持北斗卫星消息的一个个关键性难题。如通过制定新的通信协议、采用高增益算法、高性能硬件以及专用UX设计,降低了卫星通信信号损耗,提高了北斗卫星消息的可用性。通过内场测试,进一步强化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最终实现把卫星终端“装”进手机里。
为了确保手机终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接收到卫星通信消息,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外场环境验证。在西藏、在昆仑山、在秦岭,华为测试团队一路行进一路测试,跨过31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历时18个月,覆盖了戈壁沙漠、高山丛林、江海湖泊等各式地貌环境,保证了北斗卫星消息功能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尽管这项功能对大众来说感知没有那么强烈,但是对于地质勘探、海员、海上钻井平台等这些特殊行业工作的人群来说,手机拥有了这项功能,就多了一个守护生命的渠道。这项技术的成功,也标志着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服务正式由行业应用迈入大众应用的发展新阶段。
华为Mate系列一向是华为技术的集大成者,以美学设计、强悍性能和极致的科技创新而在业界闻名,这其中离不开华为大量的创新投入。2021年华为研发投入更是达到1427亿元,占全年收入的22.4%。每当手机行业的创新逐渐枯竭,硬件配置或是影像能力逐渐趋同的时候,华为Mate系列总能以领先科技革新用户体验,不断探索科技创新的新高度,持续引领品牌创新。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