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IT
来源:环球网2020-10-29 10:44:00 热度:

玩转指尖政务 浪潮助力重庆打造政务服务新名片

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王楠】“截至9月,两江新区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审批办件47101件,平均单件实际完成时间1.72天,比法定时限提前22.17天。”重庆市政府电子政务中心副主任刘茨向记者介绍。

近日,由网信办主办的2020·指尖城市网络主题活动走进重庆两江新区(自贸试验区)政务大厅,让人们亲身体验到了“渝快办”政务服务系统的高效与快捷。

走进政务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屏幕上反复滚动播出的“渝快办”二维码。政务大厅依托“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打造7×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一窗综办”,落实“好差评”评价制度,优化提升微信政务平台,实现993项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可查可办。

大厅一层中央是网上自助区。目前,已为企业群众提供帮办服务7000余次,语音咨询电话25万余件。进入大厅二层,数字化监控平台对办税服务、咨询服务、纳税信用、投诉维权等指标进行监控,对实时排队情况、线上线下业务量等实现实时监控。如果现场排队人较多,系统将提示动态调节窗口。大屏显示,当天平均办税时长和等待时长在5分钟左右。

在办税前台,26台平板电脑环形排开,纳税人可通过平板电脑在录入简单数据后一键生成相关表单,压缩填表时间近90%,感受云上办税体验。

重庆两江新区政务中心是“渝快办”典型应用样板。“渝快办”于2018年11月上线,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一站式”掌上咨询、掌上办理、掌上查询、掌上评价的全流程在线服务,是重庆市按照国家推行网上审批服务、实现“一网通办”要求建设的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也是重庆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要成果。

据重庆市政府电子政务中心副主任李宗磊介绍,2017年,重庆政务服务为400多项,一次不跑服务只有88项,只跑一次服务为311项,平均审批服务用时14.2天,网上办理率只有22.67%。而到2020年,一次不跑服务则有765项,只跑一次服务为394项,平均审结用时压缩到3.6天,网上办理率达到89%。

“截至目前,渝快办的政务服务平台的注册用户数超过了1400万,累计办件总量超过了1.3亿件,移动端上线的事项达到了1060项,市级1166项行政许可事项中有97%的事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95%的事项网上可办。”刘茨表示。

为加强政务服务效能监管,重庆还建立了“渝快办”效能监管中心,上线“渝快办”效能监管系统,对审批事项进行全流程、全要素在线跟踪监管。对网上办事大厅、移动端、实体大厅等渠道开展办事评价的“好差评”体系,推动政务服务事项覆盖率、评价对象覆盖率、服务渠道覆盖率和差评整改率、差评回访率实现“五个100%”,建立政务服务“评价—整改—反馈—监管”工作机制。截至目前,“渝快办”网上办事好评率达99.99%,差评整改率达100%。

参观现场,李宗磊通过监管系统拨通了某县服务中心的电话,询问近期出现超期件的原因。原来,由于该服务中心更换了管理员,此项许可证审批的承诺期为一天,新管理员在工作交接过程中,未能在承诺期内完成审批导致超期,当地服务中心已在系统的督办之下,完成审批并对承诺期间进行了合理调整。“随着这几年大家的共同努力,超期件已经很少了。” 李宗磊表示。

“下一步,渝快办将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平台的功能,让老百姓能够体验更好服务,重点推动政务服务的跨省通办。“刘茨说。

浪潮作为“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以及重庆两江新区(自贸试验区)政务大厅参与承建方,全程参与了本场活动。据了解,自2015年起,浪潮便主要承担了重庆市以“全渝通办”为目标的政务服务改革工作,提供了平台建设、系统培训、配合事项、审查要点梳理等数字政府建设的全维服务。

2016年,浪潮在重庆两江新区水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部署了浪潮(重庆)云计算中心,全面建成后可容纳6500个机柜,具备15万台服务器的运营支撑能力,成为浪潮云在全国布局的七大核心节点之一。与此同时,浪潮通过建设统一的政务云平台,逐步助推重庆市信息化系统由传统的“按需而建”向“统筹建设、按需而用”的购买云服务模式转变。

基于统一的政务云平台,浪潮把政务业务上云,打通数据端,实现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数据联通,极大地提高了政务办理效率;另一方面则通过APP、小程序等形式,把政务服务数字化,移动化,通过版本迭代优化群众、企业体验。

“浪潮将以自身长期以来服务于国家及地方电子政务网平台的深厚经验,进一步完善‘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创新服务供给,优化服务方式,积极推动政务服务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一网通办’,让‘互联网+政务服务’利企便民。”浪潮相关负责人说。

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