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高端制造,极端制造,智能制造,自主制造……昔日滩涂荒地正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随着一个个重量级制造企业落地开花,产业,在这里集聚。
临港先后获批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中德智能制造示范园区、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等。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攻坚克难,聚焦国家重点领域持续发力,临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中国航发商发、中船三井、上海汽车、上海电气、三一重工、西门子、卡特彼勒、GE、戴勒姆奔驰、ABB等一批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集聚临港,打造形成新能源装备、船舶关键件、海洋工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民用航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6+1”产业格局,为中国先进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和打造“上海制造”品牌作出了重要贡献。
最具代表性的上海电气,自2005年入驻以来,诞生了多个“第一”:全国首台自主设计的百万千瓦级核岛主设备、世界最大容量汽轮发电机、中国第一根大型船用曲轴、国产单机最大的海水淡化设备等一系列高精端核心设备,填补了我国涉及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和领域里核心技术空白。
目前,临港已形成新能源装备、大型船用关键件、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海洋工程装备、工程机械装备、民用航空装备、再制造等七大产业基地。截至2018年底,已引进产业项目近700个,涉及总投资约2000亿元。
回顾临港“智造”的成绩单,实现了一系列国家重大技术突破,诞生了一批世界第一、全国第一的技术和产品,囊括了中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大飞机发动机、世界最大的缸径980毫米的低速大功率柴油机以及配套船用曲轴、世界最大的350吨汽轮机转子高速动平衡试验站、世界最先进的JU2000E型自升式钻井平台、全国首台百万千瓦级核电主设备、全国首台百万千瓦级超临界汽轮机、全国首台6兆瓦海上风电机舱、全国首根300mm硅晶棒、全国最长的58米风电复合材料叶片、全国最大的液压式履带挖掘机等,提升了“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抓住全球人工智能、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智能制造领域突破式发展的重大机遇,临港更引进了多个独角兽企业和一批极具潜力的高科技项目,依托现有产业格局,加快构建“2+3+4”产业体系。
其中“2”,是指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先导产业,重点是围绕上海关于“张江—临港”人工智能创新承载区的规划布局,以上海“脑—智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快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引进和培育“独角兽”企业。 “3”,即智能汽车、海洋装备、高端智能装备三大支柱产业,重点是围绕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船舶动力、深海装备、新能源装备等领域,加快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4”,即软件信息、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节能环保四大新兴产业,重点是围绕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装备材料、航空发动机和卫星、再制造等领域。
科大讯飞、寒武纪、超算科技、新松机器人、云统创申等一批头部企业、独角兽先后落户临港,串珠成链。这些智能制造企业中,约17%的企业产品技术处于国际领先,约43%的企业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