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IT
来源:环球网2019-12-02 16:27:00 热度:

高端对话:中日企业创新合作的机遇

来自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11月28日-29日,由环球时报、环球网共同主办,环球网、中宏网联合承办的“2019环球趋势大会”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正式拉开帷幕。本届大会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背景下,以“营商、发展、使命”为主题,以“时代使命、创新交融”为出发点,邀请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负责领导、业界领袖,知名学者,以及来自各优秀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代表,共计一千余人,共同就“环球趋势”展开讨论,激荡思想,交流经验。

据了解,本次大会由三大主旨论坛构成,分别是:营商环境高峰论坛、环球趋势5G生态合作论坛、国际创新驱动及产业合作论坛。

在29日举行的国际创新驱动及产业合作论坛——《高端对话:中日企业创新合作的机遇》圆桌论坛上,日立研发公司总裁陈杨秋、理光软件研究所董事长兼总经理于浩、艾杰旭(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战略企划部部长肖冬、携程海外市场总经理裴培、原NEC中国研究院院长杜军分别从各自的行业背景出发,就日本的制造特点与中日国际合作方面进行了阐述。

谈及如何与中国企业合作方面,于浩认为,目前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光环正在削弱,越来越需要与中国本地的政府、企业,甚至学校去加强合作,才能够在中国进一步开拓业务。 “中日之间的企业如何合作?我认为在科研研发方面,双方有很大的互补性。日企的优势在于拥有良好的企业积淀。一般在华发展较好的日企往往有着丰富的研发历史积累和企业文化供中国企业作参考,但劣势在于日本公司的决策较慢,所以中国企业的互联网思维就可以很好地弥补日企这方面的思维定式。”

于浩以理光举例,“作为一个传统制造业公司,理光的核心产品是打印机和复印机,它们是综合技术集成的产品,从电子、机械、化学、感光、感热、激光,每一个环节都代表了日资企业的精细化制造,这是理光的优势。但其弱势是在于还没有完全开发中国市场,此前欧、美、日是理光最主要的三个区域市场,但中国市场的可能性是最大的,目前理光正在中国积极发展打印业务以外的市场,提高占比和份额。并且中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也让理光坚定了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杜军也表示,中国和日本现在在研发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日本的优势是大企业方面有深厚的积累,有材料和零部件的优势,另外它有很强的工匠精神文化,企业做事情非常认真。中国的优势是近几年来年轻技术人才多,人才多元化,这对于老龄化严重的日本来说是非常具有优势的。有人才才会有创新,企业才会有发展,社会才会进步。另外中国的投资市场机会很大,去年,数百家日本企业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与中国企业达成了3000多个合作项目。大多数在中国的日企也都明白,未来中国仍将是全球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杜军说。

肖冬则认为,中日企业合作的的基础在于不断创新。“5G的到来、新能源的迭代,企业更要实时站在技术潮流的前端。只有不断研发新技术,甚至去到中国来寻找一些初创企业或者研究机构,打通行业壁垒,这不仅是为中日友好合作打下基础、更对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也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肖冬表示另一方面要打通中日技术合作网络,通过技术的互通,来促进双方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其实我们在日企业对于中国的整体科技水平在认知上拥有滞后性,只有真正到中国的各个地方去看看,看看中国的市场、看看中国新的发展就会很受触动,对企业的下一步研发方向就会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肖冬说。

谈及企业出海的问题时,裴培也认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大市场的推进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她首先强调海外创新的基础是要对于海外文化特殊性的理解。“以前在打造日本目的地游上,公司投了很多精力但是依旧进展缓慢,日本当地政府、旅游局迟迟没有与我们敲定合作,这里就存在日本文化特殊性的问题。所以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时首先就是要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并找到破局点,在日本目的地游的开拓中,我们发现只有与当地合作意愿较强的政府签约并且利用当地的PR力量去做大规模行业传播,才能快速推进项目。”裴培表示,其次是要拓展企业在海外的思维模式,目的地合作在以往的几年中会比较局限在目的地营销,更偏向广告销售与帮目的地做推广,而且合作方也仅限在政府,这样推动在日本的进程很慢。

“今年我们做的事情扩大了自己的视野,除了政府之外,也会跟JR东日本旅客铁路公司、铁路公司和日本的保险公司这类企业开展合作。合作形式也不是仅限于广告,而是看对方的具体需求。诸如此类,我们就在合作方向以及合作类型上都进行了一些扩张,而不是像以前仅仅局限在自己的业务范畴内。”裴培说。

最后,陈杨秋向在场来宾详细介绍了日立公司对于创新的最新理解。“很多年前,我们给日立的定义是一家综合机电厂商,但其实早在几年前,日立将自己重新定义为一家社会创新公司。什么是社会创新?除了日立在传统产业设备、交通设备、医疗健康设备,还有建筑机械、汽车电子、个人生活、家电用品等方面拥有较强产品能力以外,日立同时还有另外一个能力,就是信息技术能力。除了用更好的产品和技术推动社会创新事业,日立的IT技术背景也让其日益成为设备数字化服务、智能优化计划等的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在工厂的日常生产作业中、轨道交通的智慧运行中、城市医疗看护服务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提升价值中。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当下,解决社会课题的关键词就是创新协作和数字技术。”

陈杨秋在最后表示,日本企业目前在中国遇到了很多全新的挑战,而如何将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也为来华发展的日企提供了无限可能。“以前谈及中日企业时人人往往想到的是竞争关系,但在当下我们强调竞合。中日企业如何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实现共生,日本企业能不能融入到中国的市场生态体系中并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这也是每个中日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陈杨秋说。

来自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