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众所周知,IDC 是一家全球知名的市场调研公司,其数据通常被广泛引用,包括对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和其他产品的季度出货量和市场份额等数据,有时候数据准确性可达 0.1 个百分点。不过,在 IDC 公布 2019 年第一季度苹果 iPhone 出货量之后,知名分析师尼尔•西巴特(Neil Cybart)表示,该公司的最新数据“高度不准确”,甚至到了“令人尴尬”的程度。
IDC 在 2019 年第一季度的智能手机跟踪报告中表示,当季苹果iPhone出货量仅为 3640 万部,同比下降 30.2%,在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 3.109 亿部中,所占市场份额已经降低到了 11.7%。
同时,iPhone 的出货量数字使苹果远远落后于三星的 7200 万部和华为的 6000 万部,只能排在第三位。不过,由于苹果只销售高端机型,也就是大多数分析师所定义的 400 美元左右或更高售价的机型,其实以中低端手机为主的手机厂商出货量超过苹果 iPhone 并不奇怪。
然而,IDC 对“iPhone 出货量同比下降 30% 以上”的描述令人震惊。正如分析师西巴特在推特上所指出的那样,这份报告太“令人尴尬”了,因为“考虑到苹果官方刚刚公布的过去三个月的 iPhone 季度收入(310.51 亿美元),如果套入这个出货量数字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
苹果在 2019 财年第二季度财报中,已经停止公布详细的 iPhone 出货量数字,其他设备亦是如此。不过,苹果仍报告了每个硬件业务的收入情况。其中,iPhone 在 2019 年头三个月的季度营收为 310.51 亿美元,同比下降了 17.3%。
若如 IDC 报告所述,iPhone 出货量暴跌了 30%,那么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买家只会去购买极其昂贵的机型,将苹果 iPhone 的平均售价推高至 850 美元以上,否则销量难以下降的那么快。所以,在分析师西巴特看来,这个新统计的出货量数字非常荒谬,毕竟与 iPhone 平均售价的历史季度变动不一致。
苹果 iPhone 的平均售价非常高,但也没有高得可怕。事实上,iPhone 平均售价在去年推出 999 美元的 iPhone X 时达到了顶峰,接近 800 美元。今年的市场数据显示,苹果 iPhone 的销量主力来源于 iPhone XR,而这是一款起价 750 美元的设备。随着苹果的产品结构转变,iPhone 的平均售价不可能迅速飙升,更何况苹果不断降低 iPhone XR 的渠道售价,如果销量下滑就能更难达到官方提供的收入数字了。
西巴特分析认为,如果从苹果官方公布的 iPhone 季度营收来看,苹果上一季度应该出货了 4300 多万部 iPhone,这个数字并没有改变苹果在全球销量中排名第三的位置,但至少是相对合理的数字,而这个出货量数字意味着 iPhone 的平均售价在该季度约为 722 美元。
更能说明 IDC 数据“令人尴尬”的情况是,小米在 IDC 发布这份最新报告之后就发布公告称,2019 年第一季度,公司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 2750 万台,而非“部分调研机构”的 2500 万部。小米表示,部分调研机构关于公司 2019年 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的预测数据有误、显失公允,与真实情况相去甚远。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才导致了 IDC 提供的出货量数据出现如此之大的偏差呢?
市场调研数据源之间存在着巨大矛盾?
IDC 这份“令人尴尬”的报告,使得一些评论家纷纷给出自己的最新评论。其中来自 Patently Apple 的杰克⋅帕彻(Jack er)也点评了 IDC 的数据,称其为“大开眼界”,因为即便与另一分析机构 Canalys 的数据也形成了鲜明对比。据 Canalys 的数据,iPhone 在第一季度的出货量数据为 4020 万部。
两家公司的数字相差达到了惊人的 380 万部,这个数字已经相当于一家小厂商一个季度的出货量。即便 Canalys 高估了 10%,按照其数据来源,苹果每天出货的 iPhone 至少也要比 IDC 的数据多出 8888 部。两家调研机构的 iPhone 出货量相差巨大,可以说两家公司都不太接近于准确数据,而 IDC 的数据最为离谱。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 2019 年第一季度全球出货量的数字,Canalys 统计的季度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仅比 IDC 高出 1%,差别非常之小。因此,IDC 并不是以不同的方式获取和统计手机的出货量数字。但很显然,在这些数字之中,关于 iPhone 的出货量完全与苹果公布的实际收入数据不匹配。
有分析认为,IDC 如此不符合事实的数据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从今年开始,随着苹果不再公布硬件产品销量数字,调研机构已无法再简单通过等待苹果官方提供的财报数据,才去估算出 iPhone 的出货量数字。
整个手机行业而言,根本没有智能手机厂商按季度公布销量。当苹果推出 iPhone 之后,每当公布财报时总会顺便公布销量,可以说是此前唯一一家这么做的公司。这使得 IDC 和其他调研机构能够统计出与苹果官方数字差不多的数字,因为在此之前,苹果的官方数据与 IDC 报告的数字大体上相符,至少在 IDC 过去的报告中是这样。
而在苹果之外,由于没有其他智能手机厂商公布其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包括智能手机带来的季度营收是多少,这就意味着,调研机构的市场统计数据完全不受任何真实可核实数据的约束。
例如三星,三星会公布集团业务的收入,不过这些不仅包括智能手机,还有电脑、上网本、平板电脑、智能手表和其他产品的收入。而在智能手机业务中,不仅包括 Galaxy S 旗舰的发货量,还包括大量运到第三世界只卖 150 美元或更少的低端机型。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两个不同市场研究机构,即便都给出了三星的出货量数据,可这些数据每年变化的百分比也会相差约 25% 的原因。
针对 iPhone 出货量的估算,IDC 和其他市场研究机构现在仍有相对行之有效的手段,那就是参考苹果官方公布的 iPhone 季度收入,然而 IDC 在今年第一季度的报告中完全没有做到位。
免费数据的结果?
IDC 作为知名的调研公司,主要仍以销售报告为盈利,一份报告可以以 1 万或更高的价格出售给有需求的公司。而 IDC 免费提供的数据报告,本身不能作为最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任何看到的人都应该持怀疑的态度,毕竟以卖报告为生的公司,没有义务免费公布任何有用的数据。
说实话,调研机构免费公布的那些数据,过往或多或少都存在错误,而且不仅仅是一处错误。更严重的情况是,有些数据公布出来,目的就是为了让赢家看起来像输家,而输家看起来像赢家。正如一些调研机构在官方公告中承认的,他们的工作并非通过免费数据来启发公众,而是帮助付费客户“影响消费者行为和购买偏好”,至少 Strategy Analytics 机构承认是这种情况。
过去 IDC 和其他市场研究机构免费提供的报告中,有不少与苹果官方不符的数据,其中 IDC 对 Mac 出货量严重低估,还包括对iPad平板电脑出货量的造假,历史上误导公众的例子不少。
例如,此前 IDC 通过“编造”预测数据报告,以表明苹果 iPad 并不是十分成功,很快就会被微软Surface边缘化,然后又描绘出另一幅奇怪的画面:Android 平板电脑的销量惊人,iPad 已经落后。IDC 将其报告中销量预估向后调整了 1000 万台,这给人很明显的印象是,苹果 iPad 的实际销量落后于 Android 平板电脑,后者需求惊人飙升。
2014 年,IDC 的预测报告被大量引用,“iPad 正面临失败”的新闻满天飞,相反,微软 Surface 设备前景无限美好的新闻越来越多。但如今事实并非如此,Android 平板电脑实际上并没有起飞,现实中大量买家对 Android 平板电脑应用程序或服务感兴趣的少之又少。这种“编造”的假象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所以在去年秋季,IDC 被迫在报告中称,苹果 iPad 在平板电脑市场的领先地位“有增无减”。
你认为 iPhone 出货量真的有那么糟糕吗?
IDC 和其他一些调研机构指出,华为正开始破坏 iPhone 稳定的出货量。其实这个观点也值得商榷,因为混淆了因果关系。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的确实现了大幅增长,但不可否认的是,除了苹果之外,三星、小米和其他不知名厂商的手机销量也出现了下滑的情况,尤其是在中国市场。
可以说,华为智能手机销量的大幅增长,尤其是新用户,很大程度上不太可能从苹果 iPhone 的潜在用户中大量挖掘。就拿 iPhone 销量同样下滑的美国市场来说,华为手机根本无法在美国有所建树,逻辑上就不符合。很明显,Android 阵营产品和定价组合的多样性,就决定了各厂商的出货量会出现大幅波动,尤其是同阵营之间的竞争,而这并非是对 iPhone 销量影响的主要因素。
换而言之,华为手机销量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来自于 Android 阵营,包括三星、小米、OPPO 和称之为“Other”的这些厂商,扼杀苹果 iPhone 出货量的并非华为。当然了,我们没有具体数据,只能说 iPhone 在全球的用户基数仍然保持稳定,甚至如库克所说 iPhone 销量开始略有回升。
最后,在你来看,2019 年第一季度 iPhone 的出货量真的暴跌 30% 了吗?3640 万 iPhone 出货量这个数字,能够匹配苹果官方 310.51 亿美元的收入吗?你平时对知名调研机构的数据持何种态度呢?此外,你认为能够造成 iPhone 出货量波动的因素会是哪些呢?是苹果自身还是外部因素呢?
来自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