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5月30日消息,北京史家教育集团行政副校长汪忱出席在重庆举办的钉钉未来校园教育发展峰会并发表主题演讲,介绍史家教育集团在在数字化建设上的探索。
汪忱首先回顾了史家教育集团从史家小学开始的发展历史,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从1939年到1987年,这个阶段的史家小学在一个四合院里办学。1987年到2005年经过改造,把原址变成二层小楼。第三阶段,2005年,史家小学搬到了新校址,这个阶段学校的师生规模快速壮大,上了一个新台阶。
2015年以后进入到了第四个阶段,随着教育的改革,史家小学由单一校区办学升级到了集团化办学,并成立了史家教育集团。
北京史家教育集团行政副校长汪忱出席钉钉未来校园教育发展峰会
因为人数的增加和校区数量增加,管理上的痛点日益突出。在第三阶段,史家小学开始了信息化的探索。
“老师数量迅速增加,几十个到几百个,见面不一定认识了。我们从2005年开始,就想做一个平台,自己做OA系统把人员的架构和沟通实现信息化,我们就自己在学校里搭建服务器,搭建邮件系统。”北京史家教育集团副校长汪忱介绍到。
随着学校规模不断壮大,原来自建的系统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在2012年的时候开始想做一个办公平台,来解决教师办公问题。
汪忱介绍史家教育集团的信息化探索
“当时花了好几百万,然后请一个技术团队来帮着开发,到各个办公室各个部门去征求意见,看看有什么需求。然后根据各种需求在13年左右做出来了。但经过两年以后,首先是发现软件兼容问题,比如IE浏览器,升级到IE7后页面打开跳转有问题。第二个问题是移动办公问题。以前的平台是基于PC开发的。”汪忱表示,这两个问题合作开发团队都无法解决,因为外部合作团队做了几年后都倒闭了,花钱也找不到人来维护更新。
直到2015年底,汪忱在电梯到一则海报里看到了钉钉的介绍,显示这是阿里巴巴旗下的一款沟通协同办公产品。“阿里巴巴这么大公司,至少不会用着用着没人管吧,所以就打算试试看。”汪忱表示。但他并没有急着在全校推广。
于是,汪忱自己在小部门里开始了尝试。9个月的体验之后,汪忱觉得时机成熟了。在2016年9月的全体教师会上,汪忱正式宣布了把钉钉作为统一的学校管理平台。这一试用就再也没有停下来。史家小学现在利用钉钉搭建起了数字化校园平台,解决了人员沟通协同、校务管理,教学教研等方面的难题。
史家教育集团基于钉钉平台打造统一的数字化办公平台
史家教育集团基于钉钉平台自己增加对接了100多个应用,当老师提出新需求后,在钉钉平台上只要几个小时就可以新建模块,满足不同的个性化需求。汪忱以全校公告为例,介绍钉钉是如何通过在线化、数字化的方式来实现快速高效协同的。
“前不久北京刮了很大的风,天气预报说九级以上。学校老师本来计划第二天体检,这时候我就需要改体检日期。以前要去一个个通知是很麻烦的事情,现在通过钉钉提交公告,可以自己设置公告标题,公告内容,发送范围,最晚发送时间等细项,让接受者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再也不需要一个个电话解释。”汪忱介绍到。
此外,汪忱还提到了利用钉钉审批来提交奖项申报的例子。市交委要求提报教育新秀、优秀班主任等候选人,现在校区多了之后不可能让所有人现场纸质提交,电话沟通报名麻烦也不好统计。学校就自定义了奖项申报审批模版,老师通过钉钉在线提到,后台统一导出数据,自动统计报名人数和情况,严谨并且可追溯。
汪忱表示,钉钉是学校数字化平台的统一入口,让学校的数据不再是一个一个的孤岛,通过钉钉平台进行沉淀,让学校也有大数据处理和决策能力。 同时,钉钉的开放性让学校的各类个性化应用都可以长在上面,打造一个更丰富的教育信息化生态体系。
来自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