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19-04-29 00:00:00 热度:

BOSS直聘首席科学家薛延波:用量子科学指导工作决策

来自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4月28日,BOSS直聘职业科学研究室在2050大会举办了“量子科学家讲述2050年职业生态”论坛,本次论坛嘉宾包括BOSS直聘首席科学家薛延波、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超导量子计算专家林志荣博士、鲜衣怒马传媒创始人朱峰等,就“量子科学”及“未来职业”为主题进行了讨论和分享。

据悉2050大会由杭州云栖科技创新基金会、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博士发起,面向全世界爱科技的年轻人举办的非营利活动。“年青人因科技而团聚”——2050大会所提倡的,是让所有“有想法”的人相遇,不以年龄设限,没有边界。薛延波表示,青年人一直是BOSS直聘的关注重点,希望了解他们关心什么,怎么理解这个世界,并通过自己的努力给青年人带来空间和机会去成长。

薛延波博士对当下部分工种的必然消失和未来新职业的到来做了阐述,并借用量子科学给出青年人的职业发展建议。

以下是对薛延波博士“‘未来’的工作”主题演讲的精华整理:

1. 量子科学与职业决策:旧平行宇宙的坍塌意味新平行宇宙的开启

今天的讲座,“未来”我加了一个引号。之所以把它加工引号,因为我们讲的不是future(未来),而是另外一个意思:它还没有来,但是正在来。所以我们今天讲的演讲题目叫做yet to come。虽然我们讲的是2050年,但是其实已经看到很多这样的迹象,在告诉我们有很多新工作正在向我们走来。在此之前,我们也要了解一个血淋林的事实:有些工作要出现,那么有些工作就要消失。

量子社会科学是基于量子理论加上社会科学的研究,用来指导我们去观察一些社会现象,从金融资产的定价,到分析事务决策的过程都能被广泛应用。实际上,求职过程中最常体现出量子的博弈理论。比如当我们接受一个新的工作,必然会抛弃掉其他的职业。从量子的角度来理解的话,当你做了一个选择,原有的平行宇宙已经坍塌,其他的选项全都不存在了。但是这个时候不要忘记,当我决定了一个职业的决策之后,我又开启的是一个新的平行宇宙。因此,大家要用一个乐观的心态来看看待你的职业决策。虽然是原有的平行世界坍塌了,但是新的平行宇宙已经为你打开。

很多人把量子和不确定性画上等号,甚至把概率性画上等号。其实量子本身刻画的一些我们对世界的一种认知,我们认知的这个世界是不完全确定的,如果你单看这个概率本身的话,它确实是不确定性的。但是如果你把他的不确定性本身画一个框的话,把它作为一个量子属性附加到量子态上的话,他则确实确定的。

比如从长远的来看,很多工作都会消失掉,这是工作消逝的确定性。传呼机接线员、电话接话员、修钢笔师傅、农副土特产收购员等等,这些都是随着技术发展或需求的转变而消失的工种。其实对于这些从业者来说,在这个职业逐渐消失的过程中,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如果你本身带着你所从事的这个行业,有一天可能会消失掉的信念的时候,你就有准备了。我要准备去迎接工作的消逝,去迎接新工作的到来。

2. 工作的热力学定律:熵控效率越高活越久

熟悉热力学都了解热力学的3+1的定理,我们用来与工作结合,也能发现有趣的现象。第一个定理讲的是能量守恒。既是能量是守恒的,不可能凭空的产生,不可能凭空的消失掉。第二个讲的是任何一个物理系统,如果在你不参与的在你不做功的情况,他会倾向于变得越来越无序。“无序”在物理学里用“熵”来表示它。

那么工作是什么?工作代表的是人获取资源的一种方式,人与资源关系的一种转化。我们通过对资源的获取量,用一个所谓的薪资或者所谓一个金钱的方式来评价。我获取了5000块,然后通过这种金钱的方式,我又可以拿它来去兑换其他我更需要的一个资源。所以人与资源的关系的转化,其实也是代表着工作的一个演进。

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我们能够控制熵,那么我们可以把工作,我们每天从事工作的行为可以看成一个熵的一个控制器,就是控制我不要把东西做到那么杂乱。你每天进到办公室里面,当你打开电脑的那一瞬间,当你处理某件事情那一瞬间,你的目的是要把这个事情变得越来越有序。所以你在从事工作的时候,你就是在从事这样的一个智能声控的角色。

那么现在能够延续下来的工作,都是能把熵控制效率提升到最高的工作流。举个例子。以前我扛起锄头去锄地,那么可能一天我会把一个地给锄完。如果我把原来是一个无序的状态变成一个有序的状态的话,我其实完成的是一个固定量的熵。那么现在我有了机械,我通过外部资源的方式,使得我在一个小时就把地处完了,自然而然,通过锄头来锄地的行业自然就被机械锄地所替代。所以长远来看的话,任何一个工作如果想得以延续,必须能够增加它的熵控效率。

3. 逐渐靠近的“未来”工作

什么是未来的工作?当我们去谈未来的工作,我们相信总有一些工作会会向我们走来的。而这些工作我们认为他走来的时候不是一个“0”“1”的属性。而是正在逐渐地朝我们走来。只有当它们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才能真切地感知到。

大家经常会讲“颠覆”,这在创业行业经常会用到一个词,我创了一个公司,我颠覆某一个行业。但是很不好意思,颠覆这个东西不是那么容易存在。大部分的技术是通过它的进步来体现出来,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们在考虑一个行业的颠覆性或者新职业的产生,我们要清楚产生是一个之前技术带来的逐步进步,还是一个新的技术带来的颠覆?比方说时常被认为颠覆性技术的量子计算,其理论奠基也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可能绝大多数的技术都是处于技术进步的概念,还不是属于技术颠覆的概念。

以下这些工作,其实有些在人们的概念中已经到来了。比如家庭机器人管理师,你在家里面有智能音箱、有移动机器人、扫地机器人,这些机器之间不能是没有人尽监护的。就像我们有飞行控制系统,飞机在起飞的时候要看到它航线上没有飞机,家里的机器将来一定有这样的一个职业去帮你管理机器人,形成机器人的一个集群;人机关系协调师,很多大的互联网公司开始限制小朋友使用电脑和手机的时间,在玩游戏的时候一定要有个年龄的限制等等。

包括我们人将来和机器人的协同过程中,一定要需要这样的一个调整的色来帮助我们;人工智能伦理律师,将来人工智能违反了违法了,侵害了你的利益,你怎么办?你需要找到人工智能伦理律师来帮你打这个官司。更多的新职业还有比如生物合成食品专家、自动交通系统调度师、3D打印器官工程师、智慧建筑工程师、自适应织物设计师等等。

那么其实这些职业都为都逃不开四个范畴。首先是man-made(人造的),我的儿子在学校里面,老师让他们区分什么是natural(自然的),什么是man-made的。东西都被放到一个人造的这样的一个东西,连你吃的食物有可能都是人造合成出来的,自然的东西会越来越少。所以我们必须得接受这样的一个现实,并且将来很多职业都会围绕着“人造”这样的大前提来展开。第二个是交互性,以前很多革命技术带来的产品都是没有交互概念的,交互这个概念会变得越来越强烈。当你给某一个智能音箱说话的时候,现在我们直接通过语音就可以控制。那么我们也会看到脑电波可以直接被合成成这个声音,将来你的控制方式会越来越多,你和这些产品的交互也会变得越来越方便。还第三个是“定制”,我们可能不会再有千篇一律的产品,所有的产品都是基于你本身的喜好量身定制的。最后一个,未来的职业肯定更多的会关注人的mental(思维),可能很多东西不用再去关心你的物理需求。

我们看当下这些职业的时候,应该意识到现在去获取资源的方式,还有利用自然方式,还远远没有达到最大化。

那么2050年的工作,我们不管它是刚才讲的3D打印器官工程师,还是人际协调工作,最终能够活到2050年的或者最终能够在2050年产生出来的工作,必然是我们对资源利用的最优化的工种。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在2050年我们获取资源的方式不再是通过人直接参与的方式,这里资源有可能是你的衣食住行,你都不用再参与了,所有的资源都可以最大化地获取供你的享用。那么这个时候你还为为什么要工作呢?换一种思路方式,如果你工作不是为了获取薪酬,不是为了挣钱,用通俗的话来讲,而是你要去付出你自己的价值来去获得这个工作。是不是一个完全颠倒的世界?我们对世界的交互方式是不是完全都会变化?

任何资源就完全免费的提供给你了,这是一个乌托邦的世界,是一个最美好的世界,也是一个最不好的世界。所以在这里提示大家去做一些思考。我重申不想用“未来”的工作而不加引号来刻画我们今天主题,我们相信所有的工作都正在向我们走来,而我们不是要等待这些工作向我们走来的那一天,谢谢大家。

来自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