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上海举办了2023中国零售创新大会,该大会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主办。尼尔森IQ首席增长官郑冶受邀出席消费品专场论坛并发表题为“消费复苏,韧性增长”的主题演讲。他深度解读了2023年中国消费趋势并探讨了后疫情时代中国消费者消费理念与行为习惯的变化,从全方位角度解析零售市场格局与全渠道发展机遇。
郑冶表示:“从全球来看,中国依然是非常好的一个投资市场和消费市场,我们对于未来中国的消费品和零售行业仍抱持乐观态度。从整体渠道来看,O2O和社交/兴趣电商的增长力持续突显,而近场小业态活力显著,是未来线下渠道发展的趋势。”
一季度消费市场回暖明显,中国消费者在财务状况上更为乐观
全球范围内,失业和工资消减、劳动力短缺、成本上涨、经济放缓等因素影响着消费前景。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中国经济整体呈现出韧性增长,2023年将迎来稳健复苏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这主要得益于餐饮收入和升级类商品销售的大幅增长。尼尔森IQ监测的快消品市场数据显示,一季度,快消品市场全渠道小幅下跌1.6%,其中线上市场增长3.8%,线下市场跌幅收窄至3.8%。与去年同期全渠道下跌的趋势相比,消费市场的回暖趋势明显。
相较于全球其他国家,中国消费者在财务状况上更为乐观。尼尔森IQ的调查数据显示,48%的中国消费者表示相较上一年,自己的财务状况有所改善,仅16%的中国消费者认为财务状况变得更糟。
中国消费者越发理性,关注健康类需求
针对快消品市场而言,尼尔森IQ的调查结果表明,2022年中国快消品市场均价上涨整体趋稳,但受到原材料涨价的影响,在主食和酒类行业上涨相对较为显著。
此外,中国消费者在商品购买和渠道选择上变得更加明智,12%的中国消费者选择在线购物以获得更多优惠;10%的中国消费者权衡产品的主要属性;9%的中国消费者选择批量购买或购买更大的包装。
尼尔森IQ的全球调查发现,在健康方面,全球消费者计划在生鲜采购上增加支出,包括新鲜蔬菜/水果、生鲜肉类、冷冻食品、预包装食品或预制菜等。同时,全球约有2/3的受访者表示会通过控制饮食来关注健康。根据全球宏观地域的不同,关注的方面也略有差异。例如,中国消费者仍然将低糖/0糖、低热量、低脂的饮食列为最关注的饮食习惯,而北美和欧洲的消费者则将高蛋白饮食列为首选,但同时也关注低脂的饮食需求。
O2O、社交/兴趣电商增速明显,近场小业态逆势增长
在线上渠道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