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在科技领域中,技术的爆发和增长常被称为“技术奇点”。近年来,随着AI、ChatGPT、AIGC等技术的突破发展,技术应用需求对算力和存储的需求向上游传导,这为中国本土半导体硅片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沪硅产业和上海超硅等企业作为国产半导体硅片第一梯队企业之一,加快了12英寸大硅片关键技术研发,并扩大了产能,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半导体硅片销售额达到16.5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7.08%,远高于全球同期半导体硅片行业增速。 业内人士指出,半导体产业的产业链遵循“芯片需求-晶圆代工-半导体耗材”的传导链条。中短期内,中芯国际、长鑫存储、青岛芯恩、上海积塔、广州粤芯等国内晶圆厂商的招标将陆续启动或持续推进。而远期来看,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周期和全球技术创新周期双重叠加的历史交汇点上。5G/6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成为推动集成电路产业持续高速发展的四大关键驱动力。 随着上述技术的不断落地,半导体下游应用端的需求也在快速爆发,有望带领整个行业进入新一轮增长期。同时,半导体硅片也在向大尺寸方向不断发展,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的统计,2020年12英寸硅片占全球硅片用量的67.2%,8英寸硅片占比25.5%,6英寸及以下占比7.3%。 在这种背景下,沪硅产业和上海超硅等国产硅片企业正加速大尺寸硅片的生产,并崛起为头部企业。2021年,沪硅产业建成了月产能达30万片的12英寸硅片产线。作为上海另一能够生产12英寸大硅片的企业,上海超硅在2020年9月顺利完成了上海12英寸硅片项目的建设,并获得了全球知名客户的青睐。据报道,上海超硅12英寸产线全部投产后,预计将占世界大尺寸硅片总用量的5%-10%。 资料显示,上海超硅于2008年在上海松江创立,经过15年的发展历程,已完成了晶体设备设计和制造、晶体生长工艺、硅片生产工艺等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目前,上海超硅在上海和重庆拥有两座工厂,其中上海工厂是全球范围内约15年以来新建设的最先进的全自动化智能化抛光硅片生产线之一。重庆工厂则是近20年来全球范围内新建的唯一一条8英寸以轻掺杂为主的生产线,涵盖LOW COP、COP FREE、氩气退火、外延、HIIS等高端硅片制造技术。2023年,上海超硅的“超硅半导体300mm集成电路硅片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和“上海超硅生产研发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入选上海市重大工程项目清单。 中国国产硅片企业正在通过大尺寸硅片突破口不断奋力追赶,抢夺全球硅片制造商的市场份额。在半导体产业链漏斗模型中,硅片制造是整个产业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被称为半导体产业的基础。作为硅片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全球前五大硅片制造商为信越化学和SUMCO,Siltronic,环球晶圆和SK Siltron等,占据了全球半导体硅片市场87%的份额,其中两家日本企业信越化学和SUMCO的市场份额超过了50%。 沪硅产业和上海超硅等头部企业已实现了规模化量产和出货,并掌握了高纯半导体单晶生长炉的自主设计和集成技术,以稳定供应全球领先的晶圆制造客户。上海超硅所生产的8英寸、12英寸产品均使用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长晶炉,也是全球第三家实现自主掌握该项技术的12英寸硅片企业。目前,在全球排名前20的集成电路制造商中,已有18家成为上海超硅的正式客户,国际化水平较高。其客户包括台积电、联电、格罗方德、中芯国际、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