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十一假期,全国多地掀起促消费热潮。9月23日,武汉、郑州、杭州、上海等地的千万商家联合支付宝启动“金秋消费节”,即日起至10月8日,用户线下可扫红包码、线上参与会场互动领优惠,还有超8000商家和机构用支付宝小程序派发福利。
“金秋消费节”是今年各地百花齐放促消费的一个缩影。通过政策纾困、消费券加码、联动平台造节刺激消费、鼓励数字化创新和发展等综合施策、各地“多条腿走路”全方位激发消费潜力。商家与互联网平台也积极响应,通过联合造节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聚拢烟火气。
类似促消费举措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多地消费热度有所提升。来自支付宝平台的数据显示,部分城市活动期间日均消费笔数较活动前日常笔数平均上涨了近40%。
值得关注的是,各地政府、商家通过与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的合作,让消费者能够通过自己熟悉的应用APP方便快捷的获取活动优惠信息,同时,线上领取后,无论是线下还是小程序都可使用,更便利,甚至部分活动是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来加强领取优惠和消费过程的趣味性,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这些都给消费潜力的挖掘和商家经营带来了新的体验。
另一个肉眼可见的变化是,近年来,在数字经济的助推下,以电商、外卖为代表的“宅经济”和以“云逛展”“云购物”为代表的“云经济”正加速改变消费模式,技术的应用和落地,让新的消费业态逐渐形成,线上和线下的分界感也正在模糊,沉浸式的消费体验正给消费带来更多的可能。
可以说,对于消费者尤其是Z世代为代表正在逐渐成为消费主力的年轻一代消费群体来说,数字技术加持下的消费模式已经成为常态,这是一代伴随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和成长起来的群体,在数字技术的应用、体验方面有着天然的“敏感基因”,在消费之外更加在意消费体验、服务、趣味性、科技性,而数字经济正推动新的消费模式的行程,以满足消费者的新的需求。
另外,在商家端,数字技术的引入也提升了经营效率,尤其对于小微商家来说,数字技术成为打通小微“血管”的活化剂。我们看到,随着代码技术发展、小程序等开发成本的降低,小微商家的数字化转型门槛极大降低,只需承担较低的成本,就能乘上数字化快车,享受到数字经济发展的红利。
近期,支付宝宣布升级红包码等产品,帮商家几乎零门槛增收、实现降本提效。同时,“金秋消费节”期间,支付宝还向商家开放首页推荐、消费券频道等核心公域的流量支持,帮商家私域转化、获得生意增长。
数字经济为消费者和商家之间搭建了数字化联通的“桥梁”,以更具便捷性、体验性、趣味性的消费模式形成新的消费闭环,同时许多科技企业和互联网平台正在发挥其在数字技术方面的优势,成为新消费业态的助推者。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要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促进新型消费,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扩大升级信息消费,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这也为我国消费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从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来看,2014年至2019年的六年里,消费始终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这种作用在2021年的体现更加明显。根据2021年的GDP测算,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5.4%。
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数字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巨大推动力之一。相关互联网平台和科技企业可以发挥自身的平台优势和技术优势,联手商家挖掘消费潜力,以创新的精神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消费模式优化,加强数实融合,推动消费发展。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