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工智能学习网2018-01-20 17:33:42 热度:

超巨大IoT系统!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动用逾10万个感测器监控水源

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10万个感测器监控水源 ▲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动用逾10 万个感测器监控水源。         中国为缓解南北水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兴建全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以3 条长达1000 公里以上的水道,运输水源。不仅如此,为避免重要水源遭受污染,更于长1400 公里的中线工程中,动用逾10 万个感测器进行监控,俨然成超巨大IoT 系统。         根据《TECHABLE》报导,这个有利于5千万人民的大规模IoT计画,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主导,于2012年启动。 10万个感测器监控水源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南水北调的长达1400 公里中线工程中,以丹江口水库为起点,延伸至北京、天津的输水线道上,装设10万个以上的感测器,用来取得水质、水流速度、设备破坏、人和动物入侵等资讯。         另外,在地震频繁等地区,也会监测设备的损坏情况,预先防止系统故障,并监控是否有不法人士入侵破坏系统。 10万个感测器监控水源 ▲设置超过130 种的感测器和监视器。         因此不仅水源问题,为了处理公共建设、保全等多样课题,总共设置了130 种以上的感测器和监视器。例如,与水道相连的土地所搭载的感测器,负责监测建设的应力、应变、震动、土压、漏水等。         而收集而来的数据,将会根据其环境和特性,从光纤、乙太网络、2G、3G、4G、Wi-Fi、Zigbee 等众多传输规格中,挑选合适的使用。若是处于信号不安定的环境中,则是会派出研究团队所开发的IoT 闸道器,尝试与多个网络连接,直到数据传输成功为止。         水道沿岸设置了47 个区域中继服务器,数据会先传送至最近的服务器,接着再转送往5个主要都市的管理服务器,最终抵达位于北京的主要服务器中进行分析和使用。         一般来说,数据将会配合目的和状况,以5 分钟、30 分钟、1 天等间隔定期传输,要是特殊状况发生,例如地震、化学物质流出,便会采取即刻传送的机制。         研究团队表示,这是一个运用IoT 系统监视公共建设的极佳例子,这样的技术和知识可以应用于其他大型基础建设、设备的监控。

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