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工智能学习网2021-03-06 21:58:13 热度:

名校志向塾——立命馆大学食マネジメント研究科合格者李同学专访

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名校志向塾(名校教育集团)——立命馆大学食マネジメント研究科合格者李同学专访。

李同学profile

来日时间:2019.10

报塾时间:2019.8

合格院校:立命馆大学大学院食マネジメント研究科

采访最初,被小编问及合格之后有什么感觉,李同学当即表示:“五味杂陈。昨天刚刚收到合格通知书,一开始很激动,但过一会儿心情恢复了平静。”

对于生活和考学,李同学感触良多,采访过程中频频流露出深邃的思想基础。

 

留学的必要性

说起李同学留学的经历,可谓是一波三折。

据李同学所说,在留学之前,自己在上海的某航空公司有着一份稳定的工作,待遇不错,只是自己不是很适应。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些‘宅’,毫不夸张地说,就是那种寒暑假不和同学出去玩、几乎不出门的那种人,就喜欢喝着可乐看着动漫。后来逐渐从‘宅’的属性中走出来后,发现其实还有很多自己应该学的好玩的东西。尤其是就职之后,和公司里的同事聊天,感觉大家思想都很深邃,对比之下深感自己的不足,于是萌生了来日本留学的想法。”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日本,李同学给出的回答是:“与其说是‘非得来日本不可’,不如说是‘正因为来了日本,之前的所有东西都柳暗花明’。之前我在工作上碰到问题时,都会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种对未知的迷茫,是我在大学读书时没空思考的。”

“来日本留学这一决定,就像是把一块一块的碎片连接起来,像是接通电路一样,整个人都被点亮了,这使我对各种问题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我觉得,留学是为了理解自己不曾理解的东西。因此对我来说,留学是有必要的。”  

 

关于考学

“一开始感觉考学好像是很简单的,看看名校志向塾的合格实绩、合格学生采访,就会产生这种错觉。”

“最开始的时候,我对自己的心理建设是‘一定要考帝大’,后来在第一阶段的考学中落了很多,对自己的打击很大,但当时想到有那么多社科班的同学们在一起奋斗,我又有了斗志。”

李同学表示,自己曾经报考过东大综合文化研究科的地域文化研究分科、庆应的政策媒体研究科等学校的一般入试,其中庆应的报考经历令他印象深刻。

*東京大学総合文化研究科官网

“报庆应的政策媒体研究科的经历还是很坎坷的。最初我联系教授时,教授就不太想招人,推说人满了,但是我还是想去考。和教授商谈后得到了面试的机会,没合格还是有点遗憾。可是我不后悔,因为如果自己不争取的话,可能根本不会有面试的机会。”

*慶応義塾大学政策メディア研究科官网

听到这里,小编产生了一个疑问——“听起来你之前报考的研究科和现在合格的研究科在学习内容上有一定的差异,在研究计划书的准备上会不会有什么困难?”

李同学微微一笑:“不瞒你说,我总共准备了3篇研究计划书。”

此言一出,小编惊为天人,顿时心生敬佩。

“其实立命馆的食マネジメント研究科虽然以研究日本的食文化、食相关的问题为主,但涉及的分野还是很广泛的。它是一个以食为轴,融合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人类学、经济经营等所有脉络相通的分野的综合型的研究科,思考问题的方式会比较多元化。”大概是听出小编对于食マネジメント研究科的学习内容产生了误解,李同学解释道。

*立命館大学食マネジメント研究科

“我的第1篇研究计划书写的是二胎政策,有些问题,教授似乎不太感兴趣。第2篇写的是性少数群体的文化受容度,这两篇加起来可能就花了2个月左右。”

“第3篇写的是食文化相关的,研究有关多文化共生。这篇也是我付出心血最多的,花了大概4-5个月。我研究的是混血儿的多文化身份认同,当时读了很多有关食文化、和食、identity、多文化共生、家庭内部/外部形态的论文,还有华侨、亚非裔等资料。哦对了,在立命馆面试时还有件非常有趣的事。”

“我当时的调查对象是中日混血儿,当时教授问我,某样东西在语言表述上可能是同样的,比如说‘面’,但其所知和能指不同,应该怎么办。我当时想了想,觉得有更简单的做法,说‘直接看照片不就行了?’,把大家都逗乐了。”

而在实际准备研究计划书的过程中,通过名校志向塾提供的研究计划书入门课和自己的努力,李同学表示,自己从一个入门的小白,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门道,因此后面也是熟能生巧,没有想象中的困难。

“只要了解了研究计划骨架、背景、先行研究、问题意识、研究手法、概述等枠組,想要写4000-5000字还是非常轻松的。只是有些大学在出愿时只要求提交1000-2000字的研究计划书,这时候就需要取舍和浓缩,取其精华。我个人认为,在提炼时还是要注重理论框架,研究资料看得越多越有利,只要把理论分开、概念化、操作化,然后再把理论框架组装起来。”

被问及考学生涯中最自豪的事,李同学毫不犹豫:“我在考学过程中读了不下50本书、论文200-300篇,如果校内考的题目出的不是很刁钻的话,我觉得我都能有一定的了解。”

*李同学在考学期间读的书

关于在名校志向塾的学习体验

“名校志向塾的老师水平都非常高,比如说社会学的张老师,我上了张老师带的大课和8个小时的VIP课,感觉很有收获。”

“名校志向塾的Zemi课主要是做题形式,通过练习我认识到‘单学理论没有实战经验就是炮灰’。Zemi课的崔老师、杨老师和丁老师一直在开导鼓励我,至始至终都没有不相信我,这给了我很大的动力。”

*名校志向塾小教室一景

除了课程,李同学对名校志向塾的全面的support和应急对应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最难顶的时候,大概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当时周围有好多同学都回国了,自己也产生了回国的冲动,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为何要抛弃一份稳定的工作?这种时候人的内心是最脆弱的,感觉日本的疫情终结不了,一直要直到世界尽头一般。”

“这时都是靠着名校志向塾的同学和老师们的鼓励,我才坚持下来。教写作的陈老师和大学院文科负责人张老师,帮助了我很多,在我失落时也时常鼓励我,非常感激他们。”

“名校志向塾背后的support也是非常不错的。名校志向塾一直都是留学生中人气的选择,学员非常多。我一直以为像我这样的小透明,也不是重点培养对象,老师不会关注到我。但其实还是经常会被问到学习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帮忙,觉得班主任制度非常完备,很全面。”

“还有自习室,我非常喜欢名校志向塾的自习室,能让我有一个安静学习的环境,虽然后来有段时间因为疫情自习室关闭了,这一度让我有些不太习惯。”

*名校志向塾午后自习室

“名校志向塾对于紧急情况的对应也非常及时,像是在疫情开始变得严重的时候,课程很快就从线下转到线上,线上互动和回看制度都非常完善。”

*名校志向塾在线课堂

当被问及“是否适应线上授课形式”时,李同学坦言:“我个人比较喜欢线下的形式,我喜欢和老师面对面交流。但是在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像是去年的紧急情况,基本都是线上授课,其实也是有好处的。比较自由,时间上更好把控,也能省下路上的时间,更加安全吧。虽然线上系统很完善,也可以打字和老师交流互动,但我还是更喜欢线下。”

 

关于未来的打算

当被问到今后的打算,李同学表示,自己的初衷不变,还是想要做有关食文化和身份认同的研究,目前研究这一课题的人比较少,自己想要发表论文,成为大学的讲师,也想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立命馆大学孔子学院的联合项目,丰富社会经验。

 

给后辈的建议

1. 要意识到日本和国内考学的区别,眼界可以放高,但一定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做好掉一层皮的准备;

2. 努力了不一定会有多好的结果,但一定会比现在更有进步,这不是给别人看,也无关学校的品牌价值,而是自我的提升;

3. 报了塾,只要有学习的意愿,在这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弥补不足,就一定会有收获,不要把精力放在关注合格实绩上;

4. 玄学考学法、眼缘考学法不能依靠,可能有特例,但自己不一定是那个幸运儿,只有学到的东西才是真正值得信赖的。

最后,用李同学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永远不要怀疑自己的选择,要努力让自己的选择变成对的。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并不全是非生即死的二元论。现在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使留学这个选择变成了对的。”

名校教育集团(原名:名校志向塾)株式会社名校教育集团成立于2004年初,于2009年注册成为法人企业。名校教育集团(名校志向塾)总部设立在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东京,其所在地新宿,是东京乃至整个日本最著名的繁华商业区。集团成立至今的近10年间,企业不断成长壮大,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近200人的师资及管理团队,覆盖了大学以及研究生院文理科近50多个专业,以东京为中心,大阪、京都、名古屋、北京、上海等地为据点,辐射国际国内大中城市的庞大的教育网络。

名校教育集团(名校志向塾)以其勤于反思、勇于创新的办学宗旨,严谨治学的教学态度,优质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经验丰富的讲师团队,汇集了在日华人的精英,向日本各顶尖大学输送了大批中国的有志学子。为了更好的完善高端日本留学一站式服务平台,名校教育集团携手国内高中,通过开展日英中等语言类教育以及国际升学课程,为各类国际学生冲刺进入日本顶级一流大学提供最专业最全面的服务。

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