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在加入云学堂前,张军曾任职华为终端全球市场部长,也曾创立云印技术并出任创始人兼CEO。经历过不同角色、不同行业领域的转换,让张军对于国内互联网市场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后来,正是看到了国内企业培训领域的巨大潜力,张军决定加入该行业领军企业云学堂出任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并负责前台业务,与云学堂创始人卢睿泽,以及前新东方互联网业务负责人、互联网资深创业者祖腾共同联手,加速企业的发展进程。
2018年10月,在创投市场持续降温的大环境下,云学堂宣布获得云峰基金领投的5000万美金C轮融资。如今一年过去了,这家企业学习领域的头部企业,是否依旧保持高速发展?整个行业又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阶段?近日,云学堂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张军接受专访,畅谈云学堂的发展理念。
企业大学认知度走高
1993年,摩托罗拉中国区大学正式成立,这或许也成为了国内企业大学诞生的开端。紧接着,伴随着这一全新企业培训理念的成熟和深入,以及国内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一时间激发了中国本土企业建立自己的企业大学的热情,企业大学概念得到进一步普及,并进入到了快速发展期。
对此,张军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就目前国内市场来看,大家对于“企业大学”这一概念的认知度和重视度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首先无论是淘宝大学、华为大学、青藤大学,原来企业中的培训组织纷纷开始趋向为企业大学并独立发展,可见企业的重视程度;其次,相较于以往单纯的培训,现如今企业更加关注整体人才培养;以及最关键的一点——企业大学的范畴更加广泛,企业开始着眼于包括学习平台、培训工具、培训内容、运营服务等在内的整体的战略机制。
的确,商业环境的深刻改变引发了企业和组织的巨大变革,一时之间,加强内部核心力量赢得竞争,成为了越来越多企业的一致选择。从以往的内训、外训到现在的企业大学,国内企业在提升人力资本过程中努力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时刻保持“敬畏之心”
看到了市场巨大潜力,2011年起云学堂聚焦企业学习,作为企业大学建设和运营服务商,依托云平台、云内容和云服务,实现了一整套销售和服务体系框架,并且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持续创新,帮助国内外上百家企业解决培训难题,助力客户成功。
据张军介绍,作为一家SaaS公司,云学堂可以为用户提供包括智能化学习平台、创作工具、教学工具和内容商城等在内组合拳式的产品,同时融合岗位模型、用户画像、行为数据等精准算法,不仅能快速实现线上化的培训模式,而目还能辅助管理者可视化的了解员工特性,打造科学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除平台和工具之外,云学堂还与中欧商业在线等业内知名的内容供应商合作,基于海量优质的智能化课程匹配,共同为不同企业量身定制“千人千面”的学习计划和内容推荐,满足企业内部不同层次员工的学习需求。
有了软件产品做支撑,对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国内SaaS市场来说,差异化的企业服务则成为了云学堂占领高地的秘诀之一。目前云学堂可以为企业提供包括咨询、方案设计、项目落地、学习运营、数据分析等在内的全生命周期运营服务保障,从而帮助每家企业都能更快找到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
过硬的产品质量加上全方位服务,让云学堂无论从企业影响力、用户数还是市场占有率来评估,都成为了行业绝对的头部企业。截至目前为止,云学堂已经服务到包括同仁堂、滴滴、瑞幸、海信集团、爱立信、中国移动、中石油等知名企业,获得了行业的高度认可。同时,良好的品牌效应和服务,让云学堂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之中,行业地位非常稳固。
然而,头部企业也给云学堂的发展带来一些不确定性。一方面,国内外没有对标企业,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所有的发展都要靠自己;另一方面“船大难掉头”,一旦有决策失误或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转型容易造成极大的损失。
对此,张军表示,云学堂一直坚持“以用户为中心”,最直观的表现是,无论是服务人员,还是营销、研发团队,几乎每天都与用户进行沟通,充分聆听来自客户的声音,并据此进行业务创新。而公司内部的组织优化、经营活动的流程设计,也都是根据用户的需求来进行。“在任何市场阶段,只要抓住客户需求,就永远不会掉队。”张军说道。
除此之外,云学堂无论在团队规模、客户覆盖率、市场占有率还是融资总额方面都遥遥领先于同行,其根本优势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云学堂迅捷的产品监测能力,能够及时察觉到包括软件产品、服务等全方面问题,从而及时纠错;其次,云学堂强大的组织能力,可以在接收客户的需求后,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响应。作为一家企业服务公司,对客户的响应效率甚至直接影响到客户对产品的印象。
“虽然云学堂没有直接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会借鉴相关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了解他们有哪些动向,是否可以嫁接给云学堂。”张军说,“云学堂会时刻保持‘敬畏之心’,尽管没有100%的对标,但会与国内外HR领域优秀企业进行交流,学习他们有哪些变化,甚至对于一些传统培训服务提供商也非常关注,对于好的东西,都要拿来使用。”
为创新提供必要条件和土壤
在来到云学堂之前,张军曾在华为供职十几年,负责全球业务。在他看来,华为的执行力是所有企业应当学习的。在他加盟云学堂之后,也将许多华为的优秀管理经验融入到云学堂的日常管理之中。
作为ToB的知识密集型企业,云学堂的人力成本占到总成本的70%,因此张军要求每个员工的贡献足够高。除了不断激励员工,对员工进行培训外,张军狠抓入职人员的质量,甚至每一个新进员工都要经过他的面试。在公司收入大幅度增长的前提下,人员减少了30%,大大提高了公司的效率。
同时,云学堂非常重视创新,并逐年加大投入,设立了专门的研究院,对产品进行研发创新。
“当一个组织职能保持固定状态时,发无法前行的。云学堂通过组织调整,不断优化组织结构,让更好的人进来,为创新提供必要条件和土壤。”张军认为,“我们对自己非常有信心,因为我们做到了‘以用户为中心’,并且围绕该中心不断创新发展,才能在行业中继续处于领跑地位。”
对于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张军也进行了分析,他表示:“一方面云学堂正在努力构建一套不依赖于人的组织能力销售体系,并且将营销服务能力建设在组织之上,从而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企业外部环境,目前云学堂的客户大多是各行业的头部企业,本身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同时云学堂需要牢牢把握住用户的需求,这样促进业务的飞速发展,企业价值也能更好的得以体现。”
相对于2015年、2016年的火爆,如今各行业企业的融资额不断下降,给许多行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对此,张军表示,除了看到严峻的一面,也应该看到积极的一面。比如:现在的企业都非常重视内部员工挖掘,这就需要通过严格的培训,需要云学堂的云平台;另外,外部环境的转变,也刺激到员工对于工作的“敬畏之心”,回归到本质,更加努力的工作。
来自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